NGH 催眠班結業報告
題目 : 各宗教文化對前世今生的觀點
指導老師 : 陳榮昌
催眠班學員 : 桃園班 金耀庭
2014 年 2 月 6 日
前言
探討前世(Past life)是非常耐人尋味的議題, 科學上沒辦法證明前世的存在,也沒辦法證明它不存在,於是就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無論如何,前世的觀念,影響全人類非常顯著。人們之所以對探討前世很有興趣的原因有二,
第一,前世也代表來生,有前世就有來生,因為今生就是前世的來生,這樣的看法,告訴人們今生不是就此結束,還有來生,讓人們有了心靈上的寄託,在面臨自己大去之
事,以及懷念已逝的親友,能夠比較安心與豁達。
第二,對今生的很多不公平的感覺,苦惱之事,的原因有了一個解釋,為什麼同樣來到這世界, 有人過的好, 有人過的不好, 解釋成為因為每個人的前世修行不同, 影響了今生這樣的結果。這解釋不但安撫了沮喪的心靈,也告訴人們今生不能胡作非為,今生所做的善,所受的苦,是要為來生的福報,先做準備。
在催眠(Hypnosis)的領域裡,可以有方法帶領被催眠者,回到所謂的前世,經歷一段體驗的歷程,也就是前世溯源(past life regression),催眠師在先催眠受試者之後,引導受試者進入門,進入隧道,看到光,看到前世,並讓受試者觀看前世的林林總總,再喚醒回到今生。催眠師可以讓受試者回到前世內,發覺體驗一些事情,進而解決今生所遇到的問題。有些催眠師還宣稱可以引導被催眠者,回到幾十世,幾百世。無數次的前世再前世。
本篇報告不討論前世今生是真是假,也不討論前世溯源的方法,而是收集各宗教文化,乃至幾位催眠師本身對前世的看法。
古埃及文明 (Ancient Egypt culture)
古埃及文明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肇始,大大的影響了後來的希臘,羅馬以至於基督教文明。古埃及文明在距今4600 年前的金字塔壁畫中,就已經將死後世界(afterlife) 的情況,很清楚仔細的描繪出來。是人類最早清楚描繪了死後世界這個概念的文明。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的第一件事, 就是先經歷一個審判的過程,在審判廳(Hall of Judgement)中會對他進行一場審判儀式,審判的結果,將決定死者會永生或永死。
古埃及文明中的永生,並不是又回到今生人間來生活,也不會轉世投胎, 而是在另一個世界永生。然而,古埃及文明有復活的說法,這就是埃及人死後都要做成木乃伊的原因,不管身份高低,不管貧窮富有,都做成木乃伊保存身體,以等待復活的時刻。
不管是否永生,或者復活,古埃及文明並沒有前世的概念,只有死後世界的概念。這樣的思維架構,形成了後來西方各種文明對生死議題的主要架構。
希臘羅馬文明
古希臘人沒有討論到前世, 對於死後世界, 也沒有深刻的探討, 相對來說, 並不是很重視死後世界, 古希臘人認為人死後,靈魂穿過黑暗,到達冥府,成為死亡國度的子民。古希臘時代,普遍將死亡和沉睡的比較,死亡就像是睡著一樣。這說法經常見於古希臘日常的思考和語言裡。例如在《伊利亞德》(Iliad)中,荷馬將沉睡稱為「死亡的姐妹」,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辯護篇》(Apology),蘇格拉底被雅典陪審團判處死刑,他說:如果死亡只是無夢的睡眠,那真是美妙的收穫了。如果要一個人找一個無夢沉睡的夜晚,和一生中其他的日日夜夜做個比較,要他仔細想想,一生中有多少個日子比那個夜晚更幸福的,我想……任何人都會發現那樣的日子屈指可數。如果死亡真的就像那樣,我就會覺得那真的是一種收穫,因為如果你如此去看,整個時間也不過是一個夜晚而已。
基督教文明
聖經裡面有提到來生,是指人死後進入的恆定世界,也就是永生。基督教不相信「前世今生」,基督徒今世生活的目標,乃是為贏得將來在天上的永生做預備。「來生」一詞,在聖經裡面常常出現,它主要的意含,不是指輪迴,而是人死後進入永生(eternal life)。基督教所謂的「來生」,是一種超越今生的盼望。每講到「來生」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對未來的期待。譬如主耶穌告訴跟隨祂的門徒
們說:「我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而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18:29-30)這裡的「來世」,並不是指人可以再一次輪迴出生,而是指存在於超脫今世的永恆裡。主耶穌應許那些付代價跟隨祂的門徒,他們將在今生結束之後,擁有永生做為賞賜(參閱可10:30,路18:30 也有同義的敘述)。 聖經啟示我們,人只有「一生」,沒有所謂的前世今生。
有人說新約聖經早先曾記載輪迴轉世的文字, 在西元四世紀,當基督教成為羅馬的法定宗教時,被君士坦丁大帝刪掉。但是這說法被其他學者反駁,君士坦丁大帝會議中,僅針對耶穌的神性提出討論,但當時出席人員一面倒的承認耶穌的神性,後來並未對聖經內容有做任何刪減的決議,只有修改在某些抄寫過程中的人名,地名的小錯誤。
更充分的理由是,因為聖經強調人死後在末世會復活,聖經總共一百多處談到復活,這很明顯跟輪迴以及前世的概念是互相矛盾的,所以基督教應該沒有輪迴、前世的教義。基督徒是直接上天堂等候末日的復活。而且從舊約猶太教的角度來說,猶太教也沒有輪迴的說。
回教文明
回教對前世今生的概念與基督教很類似, 回教並沒有輪迴與前世這些概念,而有的是”無限寬廣”的天堂與地獄。 也就是死後世界。《可蘭經》第三章第一三九節規定:「生命的期限是上帝規定的,所以死亡是歸依於上帝的意旨,它的到來,也必須經過上帝的允許。」根據這種說法,生死並不只是宿命論,更是一種宿神論。回教認為生死有命,由天上的神所規定。
回教中的靈魂是永恆的,靈魂從理念世界來到感官世界,死亡後,靈魂又歸回理念世界。回教認為靈魂是上帝所給予人的永恆的實體。死亡的時候,靈魂與肉體分離。到了復活日那天 靈魂與新的身體重新結合接受審判。回教對於死亡的看法,認為靈魂來自於上帝的精神,這種精神到最後,還是會回歸上帝,在生與死之間的時期,應視為神對人的緩刑期。在這個期限裡,上帝對人們進行考驗。所以,人的生命期間,就是上帝對人的考驗期、對人的觀察期:就如同刑法中,若人犯了罪,法律給他一個緩刑期間。因此,根據回教教義,《可蘭經》第廿一章、廿九章都提到:「每一個人必然要死亡,我以善和惡考驗你們,你們終必回返到我。」回教有所謂的【歸真】,就是將生命歸回真主阿拉。根據回教的看法,死亡就像是一扇門,ㄧ個入口,如果跨進那個入口,便無法折返,而進入另ㄧ個階段。因此,中間並不存在著任何折返的重來機會,也就是沒有「復活」這回事,這明顯是與基督教不同。
印度教文明
印度教主張前世與輪迴, 印度教徒相信靈魂不滅,認為生命不是以生為始,以死為終,而是無窮無盡的輪迴。神、人、動物都是這輪迴中的一員,新生命的輪迴角色乃決定於此人前世的作為與奉行印度教虔誠的程度,即印度教徒所稱的「業」(karma),而今生的業又決定了下次輪迴的地位,如此在神、人(種姓階級)及動物間循環不已。
印度教徒若要得救,必須力行三方面的要求:(1)公義的行為(2)虔誠的信仰(3)知識的追求與冥想。不論是因善行升天,或是惡行淪為畜類,這樣的生命都需再次輪迴,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所追求的,乃是脫離生死輪迴,進入個人與永恒的「神聖大一」(DivineOne,又稱「梵」《Brahma》)合而為一的境界。這是一種不變狀態的安息,被稱為「梵我合一」,或「涅槃」。
佛教文明
佛教是主張前世與輪迴,佛教認為輪迴是一個過程,人死去以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到達涅槃的境界就可擺脫輪迴。這一過程中,一個人當下所存在的狀態稱為今生,前一個輪迴的生命體成為前世,下一個稱為來世或來生。
佛教所謂『六道輪迴』,乃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眾生,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已在六道中輪迴不息。受生於六種不同之世間,成為不同之生命型態。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總是在六道裡輪來輪去。若造善業終得樂報,如天、人二道;若造惡業終得苦報,如畜生、餓鬼、地獄。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脫離六道輪迴。佛教認為前世與今生的關係是密切的, 前世造的因, 今世結的果, 今世造的因, 來世結的果。
魏斯醫生的前世今生
前世這個議題的流行, 主要是從美國魏斯醫生(Brian L。 Weiss) 所寫的一本書,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 所啟發的。 書中主要是記載, 魏斯醫生替一位病人凱瑟琳, 用前世溯源的治療法, 改善了凱瑟琳的精神疾病, 凱瑟琳曾經有一個只活了 23 天就夭折的兒子, 以及年紀不是很大, 61 歲就心臟病過逝的父親, 造成凱瑟琳心理上的痛苦, 魏斯醫生用其他心理治療的方法,效果都不好, 卻發現用前世溯源的治療方式, 得到明顯改善。 魏斯醫生還很驚訝的發現, 凱瑟琳對前世的事情, 說的很清楚, 似乎就是真實的事情。凱瑟琳還告訴醫生, 在前世遇到一位大師, 告訴凱瑟琳說, 她有 86 世的前世。
後來魏斯醫生將凱瑟琳的案例, 寫入前世今生的書內, 1988 年出版, 說明魏斯醫生如何用前世溯源療法, 改善難以治療的精神疾病, 以及過程中凱瑟琳栩栩如生的說出, 所看到的前世情況。 這本書上市後, 獲得精神科醫師的普遍推崇, 進而形成暢銷書, 與廣泛討論的話題。
陳勝英醫生的前世今生
陳醫師相信有「前世」之說最主要的原因,來自自己臨床接觸的個案。這些個案通過催眠,揭開了許多留存在潛意識深處的前世記憶。 「前世記憶被展開之後,當事人都有非常神奇的改變」,陳醫師說,「有些人一天到晚這裡痛那裡痛,四處求醫卻找不出原因,有些人長年受到恐慌症憂鬱症所苦,然而在得知前世的事件後,意識無法打開的結就這樣被打開了,無法被醫治的病痛也被醫治了。比方說,
有人天生有嗅覺障礙,聞不到任何氣味,但當他知道,啊,原來自己前世因溺水過世,頓時他就明白過來,結果回家一走到夜市,馬上就聞到臭豆腐的味道了!」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可以從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如果我們能夠打開意識與潛意識的通道,許多內在創傷都會得到解脫,因內在創傷而來到的生理病痛自然也能療癒。」 不只是個案,陳醫師自己也曾覺察過自己的前世,「像
我也能察覺自己的前世經驗,感知到自己曾經是情報員、苦行僧、出家人等等……,通常,人都會有好幾個前世。」
得知自己的前世,除了能夠解決此生的身心問題之外,陳醫師認為,「前世」對個體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在於能夠引導當下美好的心態,啟發正確的人生觀︰「只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之果,來自於許多不斷堆疊的前因時,那麼你的憤怒、怨恨或傷痛就能夠被放下,心就會放大、放寬容。有一顆溫柔敦厚之心,不管對來世或是對現在,當然都有正面的影響。」
結論
(1)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 可以被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了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他們相信人只有一生。任何人只是存在於生與死之間,沒有超越生與死的東西。雖然他們相信天堂和地獄和上帝,但是它們是從這一世、也只有一世當中掙來的。第二類包括了印度教和佛教。他們相信輪迴的理論。一個人會被一次又一次地出生,永恒地下去,除非一個人修得成道之後,這個輪迴才會停止。
(2) 西方文明的主流, 並沒有前世與輪迴的概念, 也因此會勸導人們更重視今生今世, 西方文明有靈魂, 復活, 天堂, 與死後世界的概念, 但死後世界不是轉世又回到人間, 而且到另一個世界, 例如天堂與地獄。
(3) 東方文明有前世今生, 輪迴的概念, 最早從印度教開始, 再傳到佛教, 道教。 可能是因為古代東方人生活環境較苦, 將希望寄託於來世, 可帶給今生更強的生存意志, 例如西藏人的情況。 又因為印度教的階級分化嚴明,下層階級的人, 今生很難翻身, 也只能將希望寄託於來世, 因而形成了前世與來世的思想。
(4) 催眠師在治療過程中, 發現前世溯源確實對某些精神患者有效, 因而藉助此方式來對特定案例做治療, 但催眠師本身是否相信前世輪迴, 也因人而異了。
(5) 不論有沒有前世, 不論有沒有死後世界, 最重要的還是今生的此時此刻, 人是活在當下, 探索前世的目的, 也應該是要解決今生的問題, 讓今生的自己與周遭的人能過的更好, 達成正向圓滿的心理狀態。